今天就先为大家分享一下托福口语要点中的【语调和重音】、【口语词汇及短语】、【头脑风暴】、【丰富表达内容】方面的内容。
重音是准确发音中的很重要一部分。重音是在某个音节上面的稍微重读或加强,一个音节是一组两个或者更多的辅音和元音。每个词语都是在特定的音节上加重音。虽然在某些少数词上有特例,但英文的重音有特定的模式。
了解这些模式可以帮生学习新会新的词汇或者遇到TOEFL中不熟悉的词汇,尤其是学术术语。同时,学习这些模式是提升发音技巧很好的一种办法,帮助你理解英语词汇中的重音模式,复习前缀,后缀,词根,符合名字和短语动词。
就像和很多参考书一样,本文的重音是在音节上加 `来表示。比如第一个音节上重音的词语:`table。Computer 在第二个音节上加重音;com`puter。Information是在第三个音节上加重音infor`mation。
对于大部分中国英语学习来说,语音是重于语调的,但其实语调的重要性被很多学生给忽略了。我们常常嘲笑很多印度人的发音,因为它们的/t/和/d/常常不分,但对于老外来说,印度人的英文并没有大的问题,他们都能听懂,这是由于他们的语音语调和重音和本地人非常相似。因为中文的四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影响和中文重音的不同,即使很多中国学生的发音非常完美,但一听就知道还是中国人。这是因为在语音语调上并没有像本土人一样有抑有扬。中文的调在单独的词上,而英文的调更多的是在句子上。对于单个单词的语调问题,刚开始一学到一个单词时就可以用多种声调朗读它,不仅要读升调、降调,还要 读平调,有高平调还要有低平调,让多种音调冲淡单一的音调记忆。句子的整体练习可以通过模仿和多听原版的电影,视频,注意说话者的重音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口语的分数。
有些单词具有同样的拼写形式,但词性随着重音的不同有变化。如increase/‘inkri:s/是名词, /in‘kri:s/则成为动词。有些具有同样拼写形式的单词,重音改了,不仅词性发生了变化,而且音素发音也起了变化。如 record/rekɔ:d/是名词, /ri‘kɔ:d/则是动词。present/‘preznt/是名词或形 容词,而/pri‘zent/则是动词。
句子的重音要注意的是:和汉语不一样的是,一句话中重读词数目来决定句子的长短,但在汉语中却是由汉字个数决定。
轻读的词常为虚词,如:冠词,单音节介词,单音节连词,人称代词,反代词,物主代词,关系代词, 相互代词,助动词,情态动词和系动词be等。
连读本身在汉语发音中是不存在的,如同日语一样,就算中文的语速再快,我们的每个词是发音清晰,不会因为前后词的变化而连读或不发音。(“一”和“不”会变音但不是连读)。但中国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听美剧或一些原版视频(无字幕)时并不明白在说什么,但看到字幕或台本时发现几乎所有的词汇都认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连读在实际应用中大量的出现,而大部分中国学生并没有系统的进行过连读的练习以及规则的学习。如果掌握连读,对提高流利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如前一个词如果以辅音结尾,后一个词 的词首是元音时,那么这两个词就可以连起来读。
还有一种连音情况也是汉语中没有的。两个(或以上)辅音连在一起,发音时快速地从前一个向后一个滑动,中间不能插入任何其 他的音。听起来第一个辅音是不发音的,这种情况也是汉语中没有的。常见的错误是可能在两个辅音之间加入一些不必要的元音或者是把两个辅音都发出来。例如: need to,used to 等
同时定冠词的发音也需要注意,尤其是the后面接的是元音音素开头的单词,注意这里是音素,而不是元音字母。注意以下定冠词的发音:
此外,我们会发现英文说起来像唱歌一样,尤其是听黑人说英文和听rap没有差别,这是因为英语语流有他的独特性——节奏。这个概念指的是在句子中各个音的轻重、快慢。这是因为一些音节尤其是重读音节有规律的出现,有点类似汉语的元曲。在一段话中出现很多时间差不多的节奏群。因此,在每个群相等的情况下,如果音节越多,那速度就要越快。通过模仿一些rap流行歌曲可以起到这方面的练习作用。
上文所述的这些音节和词语的重音,略音,连音,滑音和停顿考生们可以关注。也可以通过用一本好的练习书,一个好的老师和一群互动的小组或者班级仔细反复的练习。也应该找些老师或朋友来指出在发音,语速和韵律方面的弱点。
大家都知道,词汇是任何一个语言的基石,词汇是语言表达的王牌,所有中国考生都希望增加词汇量,市面上也有各种宝书和电子应用app等,其中大部分以阅读和写作词汇居多。对于第二外语学习上的词汇,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词汇,也就是我们能够脱口而出使用的词汇,通常这些词汇的使用方式和搭配会非常熟悉。有时候会听说一些观点,如外国农民的常用词汇量也就一千多左右,请注意,这里的一千多绝对是大家需要掌握的主动词汇。例如中文算是非常难学习的语言(包括汉字),汉语一共有四万个汉字,但如果需要看懂报纸的线左右的词汇量就够了,一般受过教育的中国人的常用词汇也就6000汉字左右。从这可以看出,考生可以就常用英语词汇反复练习,将很多被动词汇(阅读和听力)词汇逐渐转化为主动词汇。当然背诵词汇的方式有很多,背单词最核心的两点,一是毅力,另一个就是背单词的策略和习惯。最重要的核心也不过是重复加上有效应用。
建议考生可以将单词放在一句话的情境中背诵,这样不仅可以加深记忆,同时可以记住单词的情境和用法。当然,不同性质的单词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大体上可以如下分类: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所以一旦时间不够可按上述优先度复习。
首先要记住动词是最最关键的,一个句子只要知道动词的意思,在上下文的语境中就可以大概明白这句话的逻辑,当然具体理解程度还得看个人的基础和技巧),在考试中出现的名称如果不认识可以用首字母代替,如果较难的词汇在后面的阅读段或者听力中必定都会有更简单易懂的解释;其次是形容词,这个在阅读出现的频率很高,口语中主语是体现作者的态度, 然后是名词,最不重要的是副词,副词都是形容词+ly,非常好辨认,副词在口语中一般都是表加强语气,实际意义并不大。
背单词有很多方法和派系,如,联想记忆法,词源记忆法,同义反义比较法等等。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可以用一个原则,那就是把有相同特征的单词放在一起。因为从记忆的角度来说,最容易记的是有相关背景和联系的事物,也就是说,background越多,可联系的东西越多,记忆越快也越牢固,就像乐高积木一样。
如同我们刚开始学习汉字一样,英文也有“偏旁部首”,那就是词根词缀词源。知道了偏旁部首就可以根据它们来猜测单词的大概意思,至少在经过提示后可以恍然大悟地领会它,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强对英语单词“见字识意”的能力。
例如,psychology,psy=sci,是一个偏旁部首,是“知道”的意思;cho也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心”的意思;lo是一个偏旁部首,是“说”的意思;gy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学”的意思,logy合起来是“学说”的意思。因此psy-cho-logy连起来就是“知道心的学说”,因此就是“心理学”的意思。
其实英语里偏旁部首的学名叫“字根”,常用的也就二百多个,它们就像26个字母一样普通而重要,也和汉语的偏旁部首类似,如果考生可以掌握这些重要的常识,可以在记单词时更加科学高效!例如:duc,duct=lead(引导):conduct,deduct;fact=do,make(做,作):manufactuay.
单词记忆是一个一连串的过程,就像去健身房做运动一样,有热身和最后的拉伸,同理在记完这些单词后应该主动去回想背诵过的词汇,尤其是在刚记完单词的二十分钟内去回想复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想单词的习惯将伴随英语学习的一生。
多读读英英词典,将其中有价值的例句和搭配记下来,并尝试着去模仿去造句,这些都将对你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最后一点是:学是为了使用,现学现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如何在进行托福口语考试时想到观点(这点主要针对托福口语第 1,2 题 ,在这两 个题目中, 考生需要给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很多中国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国考生的问题通常是没有观点,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不知道 怎么用英文说,而是不知道 说什么内容。因为习惯标准化统一答案,想不出自己的观点 ,这其实比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更加可怕。虽然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观点,大多数的托福口语第 1,2 题的题目 , 都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 一般来说考生在考试中无法马上想到观点 , 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对话题不熟悉 , 而是因为过度紧张。而且很多话题在考前都是可以准备的,考生可以根据大的方向画脑图,进行头脑风暴,将一个大的主题自己或者和朋友进行拓展。这样在考试时只要有相关话题,考生都可以立马想到一些要点。同时在参加托福口语考试时,考生的心态要尽量放好,放平静,尽量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挥 。为了使自己在回答问题时有话可说考生们平时的积累是非常关键,这些积累一般来自于看书看报纸,对新闻资讯的把握和敏感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
除了语言本身的角度,相比西方学生,中国学生在critical thinking方面是非常弱的。这方面在口语和写作的内容上很明显,除了会“词穷”,“脑洞太小”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一方面也和中国学生的阅读量有关,阅读量input是对输出表达output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学生的阅读量与国际标准相比差异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观点首先会大致趋同,没有什么特色和创新有趣的观点,并且事实和例子非常的缺乏。所以整个回答的内容听起来就过于“骨感”。
如果换一种方式,拿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作为例子,如果想表达我这本书对我很特别,可以说:
这样的回答虽然非常简单,听者一下子就了解我 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了。而新托福口语中的题目,尤其是独立任务的第一道题和第二道题就是要求考生举出相关的例子和原因。
建议考生多多练习,为观点找原因、举例子. 在练习中,请对每一观点至少想出三个分论点 和三个例子或原因来支持自己的论点。